来源:苏州新闻
近年来,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大势所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坚定不移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能源变革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在牢牢捍卫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地位的同时,用能结构持续焕新,绿色技术和低碳产品的迭代升级走在世界前列。
过去十年,苏州的发展也深受能源变革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式亦产生重大变化:数据显示,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3.05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7万亿元,而全市单位GDP能耗则累计下降了超过1/3。
现如今苏州有16万家工业企业,202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了1311亿千瓦时,位列全国第一。如此巨大的体量,既带来了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压力,也蕴含着产业转型的巨大机遇。正如苏州市相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向圆桌观察员所说,能源转型对苏州来说,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一
苏州的工业规模有多大、用能需求有多高,看用电量,就可以直观感受。
2024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为1863亿千瓦时,全国排名第二;如果单论工业用电量,苏州为1311亿千瓦时,高居榜首。对比一下其他工业大市,2024年深圳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工业用电量为552.0亿千瓦时;上海工业用电量为985.32亿千瓦时。由此可以看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苏州,尽管能源转型力度持续加快,仍呈现出高产出、高能耗的特点。
展开剩余85%位于苏州境内的1000千伏特高压东吴站。
通过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等重点任务。对于苏州这样一座用电能耗如此之大的城市来说,其紧迫性更是不言而喻。
圆桌观察员梳理后发现,十年来,苏州始终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这项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一面开发本地电源,一面引进外来绿电,成效明显。苏州核心区域供电可靠性现已达到99.9997%,相当于年停电时间不到1.5分钟。
比如在大力开发本地电源方面,从2015年到2024年,苏州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从1901万千瓦增加到了2982万千瓦,累计增长57%。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30万千瓦增加到了653万千瓦,十年增长了21倍。
除了开发本地电源,苏州也在全力以赴争取区外的绿电。苏州已建成特高压“一交两直”城市电网,±800千伏锦苏直流、±800千伏建苏直流落点苏州,额定送电功率达1520万千瓦,累计输送水电4450亿千瓦时,源源不断把西南地区的绿色电力送至苏州。
雄伟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这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负责实施“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的白鹤滩水电站。作为当今世界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位于大西南川滇交界处的白鹤滩水电站,正借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络向苏州供应着稳定清洁的西部电力。
数据显示,到2024年,苏州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及受入水电达633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已占到了苏州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二
相信很多人已注意到,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加码制造业发展。然而,能源特别是电力供给的不稳定,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反观中国,高效、稳定的电力供给,支撑并巩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同时,更充裕、更绿色、更清洁的能源利用,不但可以降低制造业成本,还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例如,能源在保障如今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为堆叠海量芯片的数据中心在高速运转时,会消耗掉大量的电力资源。
当我们继续把目光锁定苏州,通过观察工业运行及能耗相关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能源变革的关键细节,并透视背后带来的产业布局新变化。
国富氢能率先完成国内首个10t/d氢气液化系统关键装备研发。
比如,十年来苏州不断优化“煤电油气”四大类能源消费的结构,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7万亿元,同比增长4.7%;然而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却同比下降1.1%,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下降5.3%。2024年,苏州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4.7%,比2015年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苏州GDP的“洁净”度更高了,工业发展的含“绿”量更足了。
交通领域,是能源变革大展宏图的核心舞台之一。苏州正大力拥抱新能源汽车时代,持续完善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苏州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62.7万辆,占全市汽车总保有量的11.23%,同比增长6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5%。苏州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充电桩达33.2万根,同比增长100%,车充比达1.9:1。此外,苏州建成了12座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432辆,累计运营超2200万公里。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通过持续、全面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及逐步推进碳排放双控,过去十年,苏州以年均不到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起了约6%的GDP增长。
三
人类历史已充分证明,谁能率先拥抱能源变革,谁就能执时代发展之牛耳。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以清洁高效能源为驱动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主导着产业变革浪潮。
国际能源环境智库Ember近日发布一份广受全球媒体关注的权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次突破40%,达40.9%,创造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迈入新阶段,而中国在其中贡献了超半数新增清洁电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尤其是2024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与58%,远超其他地区总和。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全球达8.3%,是三年前2021年的一倍多。中国的清洁能源的增长满足了国内81%的新增电力需求,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52%的水平。
中国正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导性力量。
值得庆幸的是,始终致力于打造制造业强市的苏州,从来没有对如火如荼的能源变革视而不见,而是选择先下手为强,大举超前布局新能源相关产业。
十年来,苏州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加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2024年,苏州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突破了8200亿元,已跃升至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
当前,苏州已集聚了1600多家新能源相关企业,其中在库规上企业506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瞪羚企业35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5家,上市企业56家,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排名全国第四。
苏州学校的屋顶正被越来越多的光伏板所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为聚力能源科技创新,苏州先后组建了42个能源领域的创新联合体。HJT2.0异质结电池PECVD量产设备、70MPa集装箱式高压智能加氢成套装置、10t/d氢膨胀多效循环制冷型氢液化系统关键设备、高效降本异质结太阳电池铜栅线整线生产设备、核电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煤直接液化高温高压物料分配柱塞阀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眼下,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N”应用、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分散式风电、氢能基础设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零碳园区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旨在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10大应用场景建设,全部都在苏州加快落地。苏州加倍耕耘的长远目标,是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区,成为技术领先、应用率先、产业高端的重要基地。
道路上,电动汽车随处可见;学校屋顶上,布置了分布式光伏电站;高架路旁,光伏声屏障项目拿到国家专利;在城区,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15座区域综合能源站拔地而起······能源变革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在苏州已悄然成为风尚。
首批氢助力自行车投放东太湖。
把能源变革进行到底,这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政府、企业与全社会合力推动:政府要主动作为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要积极主动抢抓机遇,每一位市民也要把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付诸于行动之中。
苏州的能源转型事业,已步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唯有越过难关,才能在这条关乎未来的赛道上占得先机。
发布于:北京市新宝配资-按日配资炒股-配资投资平台-靠谱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