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共同社7月6日报道,日本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于6日启程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访问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也是日本天皇首次访蒙,旨在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
然而,对于蒙古国的存在和名字,仍有不少争议。有声音指出,蒙古国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误导,许多精神上依然以游牧文化为荣的蒙古人也因此陷入了思维的混乱。有人认为,如果要叫的话,应该是“喀尔喀国”,而非“蒙古国”,因为后者与真实的历史背景关系并不大。
蒙古这个国家,从历史到现实,似乎一直以一种“奇葩”的方式存在。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其生存方式原本是随着水草而迁移,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不断地在不同的地方间迁徙。一旦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压迫或过度开发,便会导致人口的过度增长和资源的紧张。在与其他游牧民族争夺草场资源时,超出承载力的人口便会南下进行掠夺和抢夺定居民族的资源。成功的话,他们可以在这些地区生存一段时间,失败则意味着无法生存下来,剩余的人口最终会被消耗掉。然而,随着国境线的划定和游牧文化的逐渐衰退,蒙古人如今难以像古时那样自由迁徙。现代的蒙古,依赖于定居民族来维持生存,而整个欧亚草原已经被各国所分割,游牧文化也渐渐消失。现在,蒙古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原的退化速度加快,未来不久或许会出现区域性生态崩溃。
展开剩余73%21世纪,蒙古或许是唯一一个正在经历生态崩溃的国家,而且这一崩溃的进程可能会迅速蔓延,甚至引发社会秩序的崩溃。从环境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将成为一个研究的宝贵案例,是近百年来其他地方所无法找到的特殊现象。中国的环境学者和社科专家,或许可以从蒙古的现状中获得一些深刻的洞察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走出门去看看,你会发现蒙古国的网民们分享的内容几乎全是怀念蒙古帝国的帖子、各种嘻哈说唱视频,或者是关于韩剧的讨论。若你与蒙古人进行交谈,就会很容易察觉,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许连印度人都不如。起码印度人能够借助服务业为自己争取一些国际话语权,发展一些“缝合怪”卫星技术。而蒙古国的现状却几乎没有其他亮点,除了依赖外部援助,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其成为中国新闻焦点的词汇。
说到蒙古的经济状况,我不禁感到外蒙古似乎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甚至一些基本的沙漠治理和牲畜防疫工作都需要中国的帮助。事实上,蒙古几乎所有的支援都离不开中国,若没有中国的援助,蒙古的许多社会基础设施将难以维持。
这种依赖性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蒙古在独立初期几乎无法自给自足,甚至连自己制造货币的能力都缺乏。那个时候,部分地区甚至陷入了物物交换的局面。后来,蒙古倒向了苏联,库伦被更名为乌兰巴托,许多现代化建筑也都是苏联提供的援助。刚刚独立时,蒙古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什么都需要向苏联请求帮助,苏联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执行。苏联解体后,蒙古一度连印刷报纸的纸张都没有。相比之下,中国在抗美援朝后,利用苏联援助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而蒙古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苏联解体后,蒙古立刻转向寻求东方国家的支持,依赖程度愈加严重。可以说,蒙古的困境和其历史上对外部援助的依赖紧密相关。
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败,往往与民众对其历史的认知与态度息息相关。蒙古人民虽然怀念祖先曾经的辉煌岁月,但如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剧变,马背上的战士与弯刀的挥舞早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旋律。如果只是停留在对过去的怀念中,而不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那么这种怀念只能沦为一种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谈。
与之相对,中国同样怀念着先人的荣光,但这种怀念并没有停留在过去,而是激发了大多数人的行动力。中国不仅回顾历史,还着眼未来。通过坚定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中国正在向复兴和现代化迈进。这种“怀古而不忘未来”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能够实现飞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蒙古,遗憾的是,至今依然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无法走出困境。
至于日本天皇与蒙古国领导人的会面,我认为这无非是形式上的互相表示友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日本天皇与蒙古的会面,不过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而已。双方真正能够达成实质性合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日本的精明程度远非蒙古所能轻易“白嫖”的。
发布于:天津市新宝配资-按日配资炒股-配资投资平台-靠谱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